WFU WFU

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

筆記:禪與生活 (鈴木大拙)

本書以生活中的食衣住行為例,來講解禪機。如此,談禪對多數人而言,將不再莫名其妙,反而人人可解。 
禪與生活
書名:禪與生活
作者:鈴木大拙    
譯者:劉大悲
出版社:志文出版社

(圖片截取自網路,版權為原作者所有)



目錄
第一章 禪的意義
第二章 禪與一般佛教
第三章 禪的歷史
第四章 悟
第五章 禪的實際開導方法
第六章 無理性的理性:公案的運用
第七章 禪的無心說
第八章 自然在禪學中所佔的地位
第九章 存在主義,實用主義與禪

主旨
以生活中的食衣住行為例,來講解禪機。如此,談禪對多數人而言,將不再莫名其妙,反而人人可解。
章節大意
第一章:禪的意義。
為什麼需要禪?禪認為,人的內心有一種『自由的泉源』,但在日常生活裡,這些泉源是受到壓抑和歪曲的。
學習禪,則能幫助我們啜飲這個『自由的泉源』。禪主張,人的身體像一個神祕的電池,裡面蘊藏著無限的力量。
然而,如果不適當運用這力量,這股力量若不是腐朽,便是以歪曲不正常的方式被表現出來。


 當人充滿生命的活力,而缺乏生命的知識的時候,我們將無法體會生命本身所含有的矛盾衝突為何。生命,本身就含有著矛盾和衝突但,最樂觀的人,和最悲觀的人也許都無法接受這點。不論接受與否,有一天,這些矛盾和衝突連早還是會找上我們。
 生活中,的確有許多痛苦掙扎的時刻,如,人人皆會面對的青春期身心困擾。有的人,更是無法選擇地,不幸生於在艱困的環境或破碎的家庭中。
不過,禪師認為,苦難卻是幸運的。因為你所受過的痛苦越多,你的性格就會越深沉,這深沉的性格,能使你更容易透入生命的奧祕。若非嘗過憂愁的滋味,否則無法體會真正的人生。許多人無法體會真正的人生,他們的一生都生活在自我中心裡。自我的牢籠打破之時,此時也從理智,走向了更高的能力;從有限,走向了無限。

【GOOGLE提供的廣告】


禪,是如何解決『問題中的問題』的呢?它用的是比『理智』更高的能力去掌握問題。理智,具有特別不定的性質。它擾亂寧靜,有時也不能提供我們滿意的解答。因此,禪不依賴理智來解決深刻的問題。比『理智』更高的能力,指的就是『直接把握事實,而不透過任何中間的媒介物』。
禪認為,親身體驗的生活已足夠了。只有當不定的理智介入之時,我們才中止生活而以為自己缺乏或是需要某種東西。因此,理智雖然在許多範圍是有用的,但是,不要讓理智干涉生命的流瀉。
禪與事實接觸,而不落入歸納推理活動之中。我們可以在內在的精神中直接地,並親身地去體驗事實。正如兩塊亮的鏡子彼此反照一般,事實和我們的精神,正應該彼此面對面而沒有任何介入的中間物。
通常,我們的心中充滿著各種理智上的無意義,以及感情上的廢物。這些東西,在日常生活中,自然有其用處。不過,使我們感到束縛和受苦的,也就是這些累積的東西。每當我們想活動時,它們就束縛我們。當我們長時間習慣了這些壓制,心理的惰性也就難以去除。除非,我們能徹底改造自己的人格結構。以個人激烈的奮鬥,讓我們除去這種惰性和無用的情感廢物。
以生活的奮鬥來錘練性格,將帶來安寧。反之,怠惰的心和放任的態度中所得到的滿足,是最令禪反感的東西。如果沒有經過奮鬥,所有的安寧,都是假象,也沒有深厚的基礎 可言,只要一點暴風雨就會將這種滿足壓倒。禪也能成為薰陶道德的方法,因為,像禪這般深刻的精神體驗,必定能在人格的道德結構中產生變化。
如何開始學習禪呢?藉由沉思,冥想,開啟你的潛意識,因為我們的本性力量,很可能就藏在潛意識中。發掘你的潛意識,將會削弱你的理智,這即是鍛練明亮如鏡的精神的第一步。



更多相關文章:

1 則留言:

  1. 你這篇寫的很棒,怎麼我之前都沒看到. 你也學習禪嗎? 我的格中也有幾篇談到禪有一篇跟綠野仙蹤結合. 只可惜很多人都對這主題沒興趣.
    不過,禪師認為,苦難卻是幸運的。因為你所受過的痛苦越多,你的性格就會越深沉,這深沉的性格,能使你更容易透入生命的奧祕........那我應該繼續多受苦些.
    我在找找看你還有沒有這類型的文章.....大推
    版主回覆:(07/16/2009 04:22:28 AM)
    謝謝您的迴響^^,其實這是本部落格創格的首幾篇文章之一。這本書從圖書館借來,只看完第一章就到期,還回去了,所以沒有機會再寫下去。不過,讀這本書時,也的確是生活壓力較大的時期。
    我沒有在學禪啊!我其實只有看過這本書的第一章。不過倒是在西方教冥想的資源中,看到很多相似的觀點。而且西方的介紹,慣用具體(Tangible)的比喻,寫作的邏輯也很清楚,有時候也會提供一些科學佐証,所以讀起來全不費功夫。

    回覆刪除

本部落格不需要登錄任何帳號,即可留言,歡迎多加利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