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: 培養習慣
最近我開始吃全穀物,因為去年剛封城的時候,老公很擔心會有斷糧的一天。所以不斷碎念我,要買多一點存糧。但生鮮蔬果、冷凍食品,家中的貯藏空間都有限。沒有營養學常識的他,甚至叫我買洋芋片回來存。最後我就選擇買全穀物,不用放冰箱,體積小,纖維、蛋白質、維生素、跟熱量也全都有,多吃也無害。
【小提琴】系列將近5個星期沒有更新了,我還是有繼續學喔,只是我終於明白要能「持續」「每天」都練習真的很不容易,跟其他的音樂學習一下,持續不斷的做同一件事,一開始還蠻有趣的,做到最後難免懷疑人生。我想我應該是遇到第一個高原期了,前面4個月覺得成長很快,每一週的進度都很有感,但最近卻不是這樣,當越來越多的元素加進曲子後,停滯不前的感覺,難免讓人沮喪。
第15和16週上課的時間分別是在2月11日和18日,我的老師說之前花了太多的時間在教我運弓,看起來右手運弓現在有放鬆了,比以前進步很多,現在則是要多花一點時間在曲子的練習上面,還有課本的進度也要顧,否則我們太緩慢了。
我和老師約定上課的時間是星期四晚上七點,她這一天都會從郊區的學生那結束後直接來我們家,2021年2月4日是我們的第12堂課,也是我學琴的第14週,繼上一週都在調整手腕的姿勢後,這一天則是在調整我右手拿弓的手指握法,之前我的手指都不太移動,很生硬,我動的是整隻手,這天老師則是訓練我手指要彎曲,若即若離、不要怕掉,這樣才更靈活,有一種用手指拉回的感覺,手彎曲著要感覺像是手掌要坐下來。練著練著,蘇珊娜就說要拿手機來錄,看了之後我也很驚訝,竟然差這麼多。
不知不覺到了第十三週了,手機少用後時間真的多很多,這一週上課的時間是在 1月28日 (第11堂課),我的老師蘇珊娜整堂課都在調整我右手拉弓的姿勢,她覺得我也練一段時間了,對小提琴有基本的熟悉,但手還是十分僵硬,不夠柔軟,若是不改變,則會遇到很大的問題,換弦的拉法會不夠快,不夠柔軟也會讓限制肌肉的動作範圍。
從我第一次摸小提琴,到現在已經是第12週了,上星期覺得有點挫折,感覺進步得很慢,但每天還是有規律的練習,這一週我似乎又往前了一點點 vibrato 更清楚了,我也開始拉一些不是課本的旋律,像是生日快樂歌、綠油精等等。
來寫一下這週的練琴心得,年初剛好季節性的關係,工作很忙,也連帶壓縮每天練習的時間,一天可以有幾十分鐘就不錯了,不過也是有些小進步,首先是我的 vibrato 的練習,搭配 Joy Lee 的影片教學,以及我的老師蘇珊娜跟我講的 “想像成敲門”,竟然有成果了,有一天,我自己閉上眼睛在練習時,竟然真的抖起來了,而且不會過度緊繃,把弓拿起來拉一下,竟然真的聽到抖音,讓我非常驚訝。
因為不是每一週老師都會來上課,所以這一篇開始,改用週數來記錄學小提琴的歷程,更可以由時序來觀察學習的變化,聖誕節的那兩週雖然沒有上課,但我都有在練習,而且開始上 youtube 找影片來學,我發現 Joy Lee 講的 Vibroto 非常清楚,甚至比我的老師講得更能讓我理解,既然這要花好幾個月的時間,我可以現在有空每天就來練一些。
2020年結束前的最後一堂課,在12月17日晚上畫下句點,在疫情仍然如此嚴峻下,我必須要感激自己所擁有的一切,即使不能往外發展、旅遊,但至少我能探索自己的內在,如果一切都沒有開始的話,我現在還是不會拉小提琴,我的生活不會有什麼改變,但當下定決心要做之後,時間過去,我已經可以拉小蜜蜂了,誰知道明年的時候我能拉什麼曲子,這個故事的開端是我點燃的,這一切都是在有意識的覺察手機使用太多並決定改善後才能開啟。
十幾年來我習慣早起,不論多累,似乎我都能在5點鐘左右起來,不同的時期早上做的事情也不同,像是背英文單字、晨泳、晨跑、準備參加演講俱樂部(沒錯,因為它早上7:30聚會)、冥想、看書、讀法文、準備孩子午餐三明治. ..,曾經甚至為了通過考試,持續好幾個月每天早上改成4點鐘起床 (我更早睡),早起已經不是我的習慣,而是我的一部分,但過去兩三年在早起的基礎上,我養成了一個小習慣,它很自然、不起眼、所以不容易察覺,但卻默默又深遠的影響我,我卻沒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