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一開始設計的最小的單位,是舉啞鈴五下。不過,都已經是有運動習慣的人了,但是叫我每天去舉五下,我常常也沒有欲望去做。
大概是從三個月前,我開始有了想重訓的念頭。不過,最後的下場,仍然是放棄了,而且心裡還滿沮喪的。奇怪捏,明明就有空,也不會有壓力,但就是不想做。這種放棄,也是沒有前兆的,因為不想做的前一天,我也不覺得特別累,或是做得很辛苦,就是突然消失了動力,不想做了。
當然,這種停止是斷斷續續的,可能只是覺得無聊、厭煩了。但想休息,一休息就是三、四天不想碰它們。
這幾年看的每本習慣教練書,每個作者幾乎都會宣稱自己又有了新的發現。在「設計你的小習慣」這本書裡,就算是史丹佛教授,把人的行為,用模型來分析,多科學啊!我也照老師講的去做了一個最簡單的實驗,不過我失敗了,老師!畢竟每個人之間,還存在著個體的差異。
我現在會接受的說法,是每個人都不一樣。一個方法,不會適合每個人,但就像對付你的敵人一樣,你一定要了解敵人,才能打敗他;同理,想改變自己,你要了解自己才行。
我在想為什麼我不會像老師書中所說的一樣,有個印度人,他25歲就過胖,一直胖到了中年,然後他就從最簡單的5秒鐘橋式開始,最後的結局是他練出了六塊肌。但是,這中間的細節,老師就沒交代了。
老師是要強調從最小的事情(5秒鐘運動)開始做起的重要性,也就是他的書名Tiny Habits,但事實是,我如果每天做5秒鐘運動,但是10天之後,我看不到任何效果,我就會覺得這件事無意義,幹嘛浪費自己時間,自然地就不想做了。
回想我這一生曾經改變過的習慣,有些真的並不困難,有些則是沒有停止過掙扎。不困難的,就是如戒手機,不吃肉、戒咖啡、早起這種,大概14天之後,就習慣了,而且每做一次,都能感受到好處,幾乎是可以立即得到獎勵的狀態;但一直在掙扎的,就是如跑步、吃垃圾食物。雖然我一段時間不跑步,就會全身不舒服,但是我每次要出門跑步的時候,也總是會覺得有壓力。
但從跑操場一圈都不行,到可以每天跑3公里,我是真的克服過跑步的痛苦,如何做到出門去跑步?一方面是由於我有強烈的欲望,想要成為一個健康的人,當年我是深信自己還有大好人生的,另一方面是我真的可以從每次跑步完,都感受到自己的能量提升,活力變多。如果每天舉5下啞鈴,對我不痛不癢,也看不到任何改變,也就是執行老師的Tiny Habits,我沒辦法在每一次做完後,馬上感受到好處,也就自然失去想做它的欲望。
所以,建立習慣,因為每個人都不同。對我來說,並不是無痛就好,而是每一次我做完它,都會感受到好處,或是看到效果,我才能有持續的力量。舉例來說:
早起一天,我會立刻看到自己多了一個小時;每次跑步完,我會覺得精神變好;早上不喝咖啡,下午就會降低疲倦;少用手機,當下就能感覺到心情放鬆,只要撐過了最初的不習慣之後,接著每次做完,就能馬上感受到好處。
就舉重這件事來說,因為執行每天舉5下的Tiny Habit,它實在太小,當下也看不到任何的效果。那就舉重這件事來說,我究竟會想要看到什麼結果,發生在自己身上嗎?
原來,我心中真正想要的,是能看到萬年不變的體重減輕。而每天舉個5下啞鈴,體重是不會減輕的,要控制飲食才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本部落格不需要登錄任何帳號,即可留言,歡迎多加利用。